技术文章
动物房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案例
发布时间:2025-04-16 11:37:57
动物房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案例
一、项目背景
某科研机构新建实验动物房,主要饲养小鼠、大鼠、豚鼠等实验动物,要求满足SPF级(无特定病原体)动物饲养环境标准。项目需设计一套高效、节能、可靠的净化空调系统,确保动物房内温湿度、压差、空气洁净度等参数稳定,满足实验动物福利和科研需求。
二、设计依据
- 国家标准:
- 《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》(GB 14925-2023)
- 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(GB 50073-2013)
- 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》(GB 50736-2012)
- 行业规范:
- 《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46-2011)
- 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》(GB 50333-2013)
三、设计参数
- 温湿度要求:
- 温度:20~26℃(可调)
- 湿度:40%~70%RH(可调)
- 洁净度要求:
- 空气洁净度:ISO 7级(万级)
- 换气次数:15~20次/h
- 压差要求:
-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压差:≥10 Pa
- 相邻洁净区压差:≥5 Pa
四、系统设计
1. 空气处理流程
- 新风处理:
- 新风经初效过滤器(G4)→ 中效过滤器(F8)→ 表冷段 → 加湿段 → 再热段 → 送风机 → 高效过滤器(H13)→ 送风管道 → 动物房。
- 回风处理:
- 回风经回风管道 → 混合段(与新风混合)→ 重复上述处理流程。
- 排风处理:
- 排风经高效过滤器(H14)→ 活性炭吸附装置 → 排风机 → 室外高空排放。
2. 气流组织
- 上送下回:
- 送风口采用高效送风口,布置于房间顶部,均匀送风。
- 回风口布置于房间下部侧墙,避免动物活动区域形成涡流。
- 单向流:
- 在关键区域(如饲养笼架附近)采用局部单向流设计,确保气流垂直向下,减少污染扩散。
3. 净化设备
- 过滤器:
- 初效过滤器(G4):拦截大颗粒灰尘。
- 中效过滤器(F8):进一步过滤细小颗粒。
- 高效过滤器(H13/H14):确保空气洁净度达到ISO 7级。
- 加湿/除湿设备:
- 采用电极式加湿器,精确控制湿度。
- 配备转轮除湿机,应对高湿环境。
- 温湿度控制:
- 采用DDC(直接数字控制)系统,实时监测并调节温湿度。
4. 压差控制
- 变风量(VAV)系统:
- 根据压差传感器反馈,自动调节送风量和排风量,维持压差稳定。
- 气密性设计:
- 动物房围护结构采用气密性材料,门窗采用密封条,减少泄漏。
5. 节能设计
- 热回收:
- 采用转轮式热回收器,回收排风中的冷/热量,预处理新风。
- 变频技术:
- 送风机、排风机采用变频电机,根据负荷变化调节转速,降低能耗。
- 智能控制:
- 系统具备自动启停、故障报警、能耗统计等功能,实现智能化管理。
五、案例实施
1. 项目概况
- 建筑面积:2000㎡
- 动物房区域:
- 小鼠饲养区:800㎡
- 大鼠饲养区:600㎡
- 豚鼠饲养区:400㎡
- 辅助功能区:200㎡
2. 系统配置
- 空调机组:
- 选用3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,单台风量10000m³/h。
- 风机:
- 送风机:3台,变频电机,风量10000m³/h。
- 排风机:3台,变频电机,风量12000m³/h。
- 过滤器:
- 初效过滤器:G4级,更换周期1个月。
- 中效过滤器:F8级,更换周期3个月。
- 高效过滤器:H13/H14级,更换周期1年。
3. 运行效果
- 温湿度控制:
- 温度波动范围:±1℃
- 湿度波动范围:±5%RH
- 洁净度控制:
- 空气悬浮粒子数:≤352000个/m³(≥0.5μm)
- 压差控制:
-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压差:12~15 Pa
- 相邻洁净区压差:6~8 Pa
4. 节能效果
- 能耗对比:
- 与传统定风量系统相比,节能率达25%。
- 运行成本:
- 年运行费用降低约15万元。
六、设计亮点
- 模块化设计:
- 空调机组、风机、过滤器等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,便于维护和扩展。
- 智能化控制:
- 系统集成DDC控制系统,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。
- 人性化设计:
- 动物房内设置温湿度显示屏,实时显示环境参数,提升管理效率。
- 节能环保:
- 采用热回收技术和变频技术,降低能耗,减少碳排放。
七、总结
本案例通过科学合理的空气处理流程、高效可靠的净化设备、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以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,成功打造了一套符合SPF级实验动物饲养标准的净化空调系统。系统运行稳定,温湿度、洁净度、压差等参数均满足设计要求,为实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,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。